2018-11-10
2018年11月9日,在陽光正好的清晨,無錫市教育科學研究院7樓會議室迎來了無錫市職業院校骨干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的第五次講座。本次講座邀請到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吳瑞華教授和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馬偉軍副教授為學員分別作了“教與學心理學漫談”及“學校心理輔導與咨詢的基本理論與技術”的心理健康講座。
導師介紹


馬偉軍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上海市心理學會臨床心理與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社會心理學會理事,上海市二級心理咨詢師考官,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專家級資深心理咨詢師。
專題講座
教與學心理學漫談

接下來,吳教授向大家傳授教師能力的知識。他引用“揚善于公堂,規過與私室”來闡釋了一個在表揚中長大的孩子會總是積極融入社會,充滿自信心,對所追求的事業會采取百折不撓的精神。但表揚也是有標準有原則的,強調了教師對學生要做出正確、公正的獎勵與表揚。講座過程中吳教授不時地用通俗的言語及穿插幾個鮮活的事例,來形象地闡釋抽象的概念,這種深入淺出的講述讓講座更加精彩紛呈、妙趣橫生。
吳教授與學員們的互動更是將上午的課堂推向了高潮。吳教授客觀巧妙地回答了學員們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及問題。70多歲的吳教授精神矍鑠、才思敏捷,語言風趣幽默。
上午的講座針對性極強,讓這些面臨教學困難、亟需在心理學找到方法的老師們受益匪淺,堅定了大家在心理學滲透教學中的信念,激起了對教師提高自身人文素養的重視。
學校心理輔導與咨詢的基本理論與技術
下午,馬教授向學員們分享了“學校心理輔導與咨詢的基本理論與技術”,在精神分析、行為治療、認知療法三個方面作了詳細的介紹。他結合了多年的心理咨詢經驗傳授心理咨詢技術,巧妙結合案例分析來引導學員深入認識了心理咨詢的專業性,從心理咨詢的定義、特征及性質等理論知識指出它不同于心理治療,也不同于心理輔導,其中更有本質上的差異。
隨后馬教授簡單介紹了心理咨詢的三大理論模式:心理動力模式,認知—行為取向模式,存在—人本主義模式。他就精神分析、行為主義及認知心理學療法進行了耐心細致的講解。
馬教授的演講猶如春風化雨滋潤了在場學員久渴的心田,又如一盞明燈,將困擾在大家心頭的一些迷茫與迷惑一下子撥云見日,讓全場學員的眼前豁然開朗,仿佛一縷陽光擦亮了這個多風的秋。
在簡單幽默的講授和學習氛圍中,此次講座落下了帷幕。老師們精彩紛呈的講座,學員們聽得津津有味,掌聲如潮水般一浪接一浪。大家發自內心感受到老專家潛心求索,堅守人文精神,提升學術品味的追求,這樣的精神值得眾學員學習。
學員反饋